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心得]2016 MacBook Pro without touchbar

第一次入手MacBook,
跟以前用電腦的經驗作比較。
有想到新的心得就會更新XD

會想買也是因為工程師同學,
說他覺得寫程式用Mac好,
才種下我入手的遠因。

近因則是,
當時租屋在台中,
但是在桃園工作,
住公司宿舍,
沒有電腦用很痛苦QQ



2016年的3月購入。
有在touchbar的有無裡掙扎,
但是作為第一台出touchbar的Mac,
我持觀望態度,畢竟新系統,
還有看心得評論,也沒有特別吸引人。

唯一亮點,我覺得反而在touch ID。
作為解鎖功能之外,也可以當作付費認證,
跟在iphone操作一樣簡單。

再來就是,
工程師同學提到,
沒有ESC鍵,他很常會用到,
但是touchbar變成觸控鍵了。
因為覺得好像很重要,
我也就放棄touchbar了,
而且作為入門款,
還是簡單點好。

也有個重點就是,
我想要高配,$$$已經不少了,
還要touchbar,那$$$$是要逼死誰XDD

還有13'跟15'的選擇,
由於我想要輕巧好攜帶,
就放棄鄉民主推的15'了,
看到也不少轉接大螢幕。
所以我覺得真的有需要,
再外接大螢幕就好。

我的電腦使用習慣:
主要都是上網看文章,對這台也有寫程式的期許。
以看文章來說,我瀏覽器都開一堆分頁的。
一個是我臉書信箱之類,另一個主要是看新聞文章用。
我是用鄉民晚報的網站看新聞,
有時候會習慣將覺得有興趣的標題都先開起來,
有時候1~2天沒看,累積想看的文章不少,
可能都是50個分頁起跳,所以對於記憶體有一定要求。
寫程式由於還沒正式開始,代補。

心得比較:

  1. 看文章(訴求:開的分頁多、用加最愛複製標題)
    (1)多開分頁:用firefox或是Chrome會卡卡,用Safari才會順。
    (2)在加我的最愛複製文章標題,複製完取消加入時,頓點比較久。用Safari就還好。
  2. 鍵盤沒有那麼好按。可能是比較淺,我習慣電腦鍵盤比較深,彈回來也覺得不夠彈性。然後我電腦用微軟的人體工學鍵盤,反而覺得筆電鍵盤都在同個平面,打字依然沒有很很習慣,還打不快。
    拿出微軟的攜帶式藍芽鍵盤來用,比較喜歡那上面的觸感XDD。
    微軟折疊是不錯用,不過中間字分開,長久打字就不太好用,而且back鍵常常點到切換作業系統,就好像有時Mac的back會按到電源鍵...Orz
    後來有覺得,家裡電腦沒有蘋果賣場展示機好按,發現原因應該是,我的是新電腦,不像賣場常常有人試用按鍵。
  3. 筆電使用一陣就覺得燙,按字不舒服。風扇有時蠻大聲的。
  4. 按鍵模式、習慣
    (1)內建輸入法,中/英切換是按caps lock。(已習慣用新注音的shift來切換)
    新注音的shift+括號是半形,但Mac的中文輸入一律都是全形。
    (2)複製貼上: Mac的command+c/v用習慣後,反而覺得ctrl+c/v卡卡。Mac用起來指距比較短。
    (3)沒有Home跟End鍵。有時選東西,只好用滑鼠來點。
  5. 觸控板的兩指平行下滑,比滑鼠的滾輪舒服。(滾輪滾到食指長繭= =“)
  6. 功率: 即使是16GB RAM,還是用起來卡卡。這版是定位為文書處理?
    (或是我分頁真的開太多了XDDD)
  7. 不用擔心touchbar版本沒有esc鍵,因為外接鍵盤還比較好打。
    (外接時依然可以用touchbar) 
  8. 檔案總管,可能我太習慣Win系統的樹枝狀分層架構,蘋果好像沒有這個東西。扁平的資料夾形式,讓我覺得資料分類歸檔不太方便。還是有什麼訣竅功能!?
  9. 開機覺得蠻快速順暢的,相比之下,覺得桌電Win 10開機越來越慢了...。有時候關機也是會遇到卡卡的時候,像是我Safari分頁太多,無法強制關閉,只好長按電源鍵了Orz
  10. 有點懶得打字,但是Mac的語音聽寫功能好像不是很強。跟收音也有關係嗎,辨識度有點不足。比iphone還弱,而且輸入比較慢,處理時間比較久。中文跟英文要獨立辨識,手機有些關鍵字用英文也ok😂中英夾雜的對話就只能講完中文,切換成英文繼續講Or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